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文化喜相逢 创新有联盟——深圳市文化馆联盟成立一周年走笔

2016-08-26来源:中国文化报

 

图为第十二届“鹏程金秋”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现场。

2015年9月,深圳市文化馆顺利通过了第四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成功获评国家一级馆;今年,深圳市文化馆又被评为2016全国优秀文化馆,标志着深圳文化馆事业再上新台阶。图为第十二届“鹏程金秋”文化艺术节开幕式现场。

深圳市文化馆馆长刘兴范表示,深圳市文化馆将携手联盟成员做大服务圈,让文化馆联盟真正成为现代公共文化服

深圳市文化馆馆长刘兴范表示,深圳市文化馆将携手联盟成员做大服务圈,让文化馆联盟真正成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引领机构。

深圳市各类常设文化活动品牌活动层出不穷,对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和促进文艺精品创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图为第十

深圳市各类常设文化活动品牌活动层出不穷,对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和促进文艺精品创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图为第十二届外来青工文体节闭幕式暨优秀节目展演活动现场。

深圳市文化馆立足馆情,精心设置各类公益文化服务项目,提升文化服务质量,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深圳市文化馆立足馆情,精心设置各类公益文化服务项目,提升文化服务质量,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在深圳,文化志愿服务已成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之举。图为全国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

在深圳,文化志愿服务已成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之举。图为全国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深圳召开。

联盟模式开启了深圳文化馆行业的新篇章,为深圳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创新活动内容设置、创新活动举办方式提供

联盟模式开启了深圳文化馆行业的新篇章,为深圳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创新活动内容设置、创新活动举办方式提供了便利条件。第十一届少儿艺术花会在采用联盟模式运作后,无论是社会影响,还是优秀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新高度。

 

9月1日,在第三届中国文化馆年会举办期间,由深圳市文化馆联盟承办的“深圳市文化馆联盟:‘市、区联盟’共创文化馆行业发展新模式”主题论坛将在宁夏银川举行。论坛将全面梳理、总结深圳市文化馆联盟运作一周年以来的经验和成果,学习全国各省、区、市在总分馆制和文化馆联盟建设方面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文化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文化馆行业自我建设、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

从各自为政到共谋发展,深圳市文化馆联盟打造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初步解决了区域公益文化场馆分布不均、人员配置不均、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建设提供了一份可供参考的答案。

机制创新 与时俱进谋发展

深圳市文化馆联盟是在深圳市文体旅游局直接监督指导下,由深圳市文化馆牵头成立,各区级文化馆、文体中心加盟组成的非注册性联盟组织。深圳市文化馆为联盟主席单位,各区文化馆为联盟成员单位。

多年来,深圳市文化馆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成长,“创新”始终是其不变的主题。2013年,针对全市各级文化馆各自为政的现状,深圳市文化馆受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委托,负责牵头组建深圳市文化馆联盟。经过一年多的反复酝酿研讨,筹建人员认识到要实现联盟,必须首先调整深圳市文化馆的职能定位。

“作为深圳具有37年历史的唯一市级馆,它应该在完成好文化馆传统职能的基础上,担当起全市文化馆事业向前发展的使命和责任,着力打造统筹各区文化馆的联盟机制。在策划提高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质量和供给能力、提升行业内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发展造就一支优秀的文化志愿者大军、推进数字文化馆建设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据深圳市文化馆馆长刘兴范介绍,针对职能的重新定位,在“不增加机构数量、不增加人员编制、不增加领导职数”的前提下,深圳市文化馆重新设置了内部机构,将原有3个都承担面向市民培训工作的部门合并成培训辅导部,空出两个部门编制新成立了事业发展部和网络信息部,使新职能的落地有了具体对应的执行部门。

事业发展部负责深圳市文化馆联盟平台建设,协调全市文化馆资源共享,开展全市文化馆业内人员服务水平提升培训工程,策划组织政府职能转移后各类品牌文化活动的承办和开展,承担深圳市文化志愿服务总队的日常工作。

机构调整为深圳市文化馆创新公共文化服务的运行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5年7月30日,深圳市文化馆联盟正式成立,标志着全市各级文化馆各自为政的局面彻底终结。根据联盟章程,成员馆之间可以资源共享;各个成员单位可以结合自己的人才力量和传统,着重打造优势项目,不必辛苦地追求“大而全”;每个成员单位可以把优质的文化资源拿出来共享、同时也可以在联盟的平台上寻求补充不足的文化资源;各区可以在采购后通过互换的方式进行调度,这样资源的优化利用率更高。各级文化馆以联盟为平台,共谋文化发展,共享文化资源,共建文化队伍,共抓文艺创作,共创文化品牌。

“联盟”是由深圳市、区两级文化馆事业单位所组成的非注册性组织机构。这样的机构体制,如何形成一个高效、严谨的“联盟”内部运行机制,将“联盟”的目标管理落到实处,使“联盟”真正发挥出提升文化馆行业服务效能的作用,而不是形同虚设,是摆在“联盟”主席团面前的重要课题。

经过协商讨论,深圳市文化馆联盟确定了内部机构为三层组织架构:“联盟”主席团为最高决策层,下设“联盟”执行办公室,为“联盟”行政管理层,统筹管理品牌活动专业委员会、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培训辅导专业委员会、艺术创作专业委员会、数字文化馆建设专业委员会等五大专业委员会。五大委员会为“联盟”各项专业工作任务研究、制定方案、实施完成的执行层,各专业委员会人员由成员单位结合本单位工作、人员实际,结合联盟专业委员会的职责要求推荐产生。

执行办公室是联盟的“中枢”,在做好统筹协调及行政组织工作外,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有计划地组织成员单位行政管理人员和文艺骨干培训。联盟成员单位还可以根据各区需求,进行“点单专家”服务,邀请国内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专家、重点省市文化馆负责人、知名艺术家来深圳授课,并组织全市群文骨干力量外出交流学习,提升队伍整体业务素质与服务效能。

深圳市文化馆联盟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整合和组织各区馆理论资源,共同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不断创新进行前瞻性的核心理论研究,研究《文化馆服务的标准化建设》等课题;举办了深圳市群文理论优秀作品评选、深圳市群文优秀文学作品评选、深圳市群文优秀诗歌朗诵会等品牌活动,组织工作覆盖更广泛,稿源覆盖更均等,有效打造了更权威的服务品牌;参加全国东丽杯诗歌评选活动,并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赋予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挑战,真正让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深入到基层百姓的日常生活中,2011年,深圳市文化馆就率先在全国提出了“数字文化馆”建设规划,并由理论部完成了《数字文化馆建设研究》课题,2013年被纳入文化部2013—2014年度公共文化服务制度设计研究课题。联盟成立以后,数字文化馆建设专业委员会以数字化服务为基础,建立了联盟统一的数字网络信息服务平台,集中发布各成员单位公益培训、展览展示、品牌文化活动等信息,实现了文化馆行业的资源在一个平台上互通和共享,市民通过一个平台即可享受全市的文化馆服务。

“以前像公益培训、送戏进社区这类的群文活动,基本上办一场就只有一场的效应。数字文化馆出现后,将这些活动都放到互联网平台,通过点单式服务功能推送给群众,通过互联网的大数据分析及互动功能,推出老百姓喜欢的文化活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对等。”刘兴范说,市级和区级文化馆同时可以用自己独立的服务站点开展业务,包括线上、线下服务的对接,数字化资源共享以及用户沟通互动等功能。

节目创新 文化惠民辟蹊径

联盟模式开启了深圳文化馆行业的新篇章,为深圳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创新活动内容设置、创新活动举办方式提供了便利条件。作为试金石,深圳市文化馆联盟的诸多好处在深圳市第十一届少儿艺术花会中得到充分检验。“市文体旅游局等主办单位转变了以往既管又办的运作方式,委托市文化馆总承办,新成立的文化馆联盟对大赛赛制进行了改革:大赛评委由各区共同推荐产生,评审组对各区的初赛作品设置统一分数线,达到分数线的作品才能进入市决赛。”深圳市文化馆副馆长刘勇说,这种做法保证了组织工作认真、文化整体水平较高的赛区有更多的作品进入决赛,避免某些水平较低的区域靠指定分配名额吃“大锅饭”不思进取的现象,更好地体现出大赛的公平公正原则。本届花会,无论是社会影响,还是优秀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新高度,联盟平台对其活动品牌的塑造作用显而易见。

“鹏城金秋”艺术节是深圳市一项具有20多年历史的常设文化活动品牌,对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和促进文艺精品创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在第12届艺术节中,深圳市文化馆联盟借鉴承办少儿花会的成功经验,再度创新,转变了以往由各区文化馆或社会组织分别承办某个比赛项目的做法,重新梳理了比赛流程和评选方式。各区组织综合场复赛、市文化馆组织决赛;由联盟各成员单位的专家共同组成复赛评审和监审小组,共同评审,在确保各项赛事活动公平公正的同时,也推动了各成员单位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此外,组委会将比赛与惠民相结合,改变以往举办大型主题颁奖晚会的做法,组织获奖优秀作品赴各区基层巡演、巡展,其中组织舞台表演类金奖节目巡演8场,现场观众累计超过1万人次。

对于常规性的文化工作,深圳市文化馆联盟也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定位,利用市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优势,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2015年,联盟首次承办了深圳市第十一届外来青工文体节“青工歌手大赛”,创新性地在宝安、龙岗、龙华、南山、盐田和坪山设置了6个预赛区,扩大了歌手的参与范围。同时推荐获奖的优秀歌手参加了广东省第三届“打工者歌唱大赛”,并组织获奖歌手到全市的工业园区举办了4场“青工惠青工”音乐会。

立足馆情 文化活动常办常新

在做好联盟工作的同时,深圳市文化馆不断完善本馆文化品牌,通过品牌带动常规工作的不断创新与提升。创办于2001年的全国“群艺杯”摄影艺术展览、创办于2005年的全国“外来青工风采”摄影大赛、创办于2007年的周末剧场和“我们走进艺术殿堂公益培训展示”等四大品牌活动,经过多年的坚持与积淀,产生了越来越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成为深圳家喻户晓的文化品牌。

深圳市文化馆立足馆情,精心设置各类公益文化服务项目,提升文化服务质量,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2015年,公益性艺术培训在维持往年招生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培训与展示形式多样化,继续保持一半以上业务骨干投入公益培训第一线,实现“既有基础启蒙培训,又有强化高端培养”;公益展览更加注重区域文化交流与合作,主办或承办了“黑土情”黑龙

鸡西版画作品展览、庆祝老宝安轻骑队成立50周年图片展、全国公安系统“集邮艺术展览”等各种展览共11个;全面开启公益性文化艺术讲堂,利用剧场、多功能厅和沙龙等场所,开展包括国学、美学、哲学、佛学、茶艺、摄影、插花、儿童文学为内容的各类艺术、亲子讲座,受到听众一致好评。

2015年,深圳市文化馆共完成“周末剧场”演出52场,现场观众累计超2万人次。少儿艺术团积极参与《春天的交响》深圳市获奖文艺精品展演、2015年深圳市各界人士迎春茶话会等活动,分别到深圳市少儿图书馆、深圳少年宫、深圳市社会福利院等地参与慰问演出;群声合唱团举办了纪念《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合唱专场晚会和庆祝建党94周年合唱专场;中老年舞蹈团参加深圳广电集团娱乐频道的公益节目《老有才了》选拔赛;组织优秀合唱团队分别参加“永远的辉煌”——中国第十七届老年合唱节和第六届中国少儿合唱节,均取得优异成绩;选拔、组织优秀作品参加“广东省第八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获3金2银3铜的优异成绩。

服务创新 文艺创作结硕果

在深圳,文化志愿服务已成为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创新之举。深圳现已拥有文化志愿者1.8万余名。2014年,深圳市文体旅游局组建了文化志愿者服务总队,专门负责全市文化志愿服务的统筹、协调、指导工作,为全市各志愿服务队搭建相互交流、学习、共享的工作平台,合理配置全市的文化志愿服务资源。总队秘书处设在深圳市文化馆,由深圳市文化馆事业发展部具体负责总队的日常工作和各项服务活动开展。

志愿者总队成立以后,在深圳市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2015年,在“平湖文艺再提升”一对一帮扶活动中,文化志愿者赴平湖挂点辅导128学时;完成“玫瑰玫瑰朵朵开——文义惠鹏城”文化志愿者演出15场;完成“课本剧进校园”活动6场,以更具参与性的方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策划实施了“2015年文化志愿服务展示月”活动,开展7项市级主题活动,举办了全市年度文化志愿服务总结表彰大会。

弘扬主旋律、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是深圳市文化馆孜孜不倦的追求。深圳市文化馆近年来在文艺创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公益文化培训项目”在2013年分别被文化部授予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项目类群星奖,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广东省特色文化品牌”;原创少儿舞蹈《追逐梦想》、《葫芦兄弟》获得深圳少儿艺术花会舞蹈金奖,并在刚刚结束的广东省第十届少儿艺术花会中分获金奖和银奖;原创女子群舞《咱妈妈在东北》获得“鹏城金秋”舞蹈金奖、广东省第二届中老年舞蹈大赛金奖;歌曲《中华牡丹》获“鹏城金秋”音乐金奖;小品《狭路相逢》获“鹏城金秋”戏剧类金奖。

2015年9月,深圳市文化馆顺利通过了第四次全国文化馆评估定级,成功获评国家一级馆。今年,深圳市文化馆又被评为2016全国优秀文化馆。面对成绩,展望未来,刘兴范表示,深圳市文化馆将携手联盟成员做大服务圈,让文化馆联盟真正成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引领机构。( 陈建平 戴 波)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