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馆年会

凸显行业主导力量迈出创新融合步伐——2016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在宁夏银川成功举办

2016-09-23来源:国家数字文化网

2016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在宁夏银川成功举办

“无论是让别人来接受我们的文化理念,还是虚怀若谷地吸纳学习,都需要文化自信。” 8月31日,宁夏银川国际会展中心,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以一场题为《文化自信,首先是文化人自信》的演讲,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馆界代表共勉。当天,由文化部指导,中国文化馆协会、宁夏银川市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协办,银川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承办的2016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在银川启幕。开幕式上,既有充满地域风情的民族歌舞,又有优秀文化馆站和榜样人物的风采展示,一年一度的文化馆年会踏着欢快的节奏,以崭新的面貌向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3500多名代表展示着独特的魅力。

三大亮点为年会点睛

经过前两届的摸索,今年的中国文化馆年会逐渐走向成熟,工作会议、主题论坛、博览会三大板块日臻完善,文艺展演点缀其间形成特色,新媒体技术全方位运用扩大了影响力,年会在参会人数、与会单位数量、受众人群、给承办城市带来效益等方面都比前两届有所提升,并且首次在少数民族地区举办,使今年的年会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气象。

创新办会方式,突出行业协会和承办城市的主体地位。年会报到日,3500多名与会代表让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马不停蹄地忙碌着,登记、接待、指引……一天下来,中国文化馆协会的一名工作人员发现,只是在办理住宿的酒店大堂来回奔走,他的微信运动已经显示出7000多步的记录。

“今年年会的办会方式进行了改革创新,因此,我们要承担的责任就更大,每个人都在全力以赴保证年会的顺利进行。”负责会务服务的项目负责人说。今年,年会的办会方式由“政府主办,承办城市、行业协会和相关单位承办”,转变为“政府指导、协会和地方城市主办、行业参与、市场运作”,突出中国文化馆协会和承办城市的主体地位。因此,从年会开始筹备之日起,年会主办方就倾注了全部精力,从策划主题、组织学术会议、开展风采展示活动、会员注册、新闻宣传到会务接待、展会招商等,无不思虑周全。宁夏银川也在紧张积极地筹备,在接待方面周到、热情,为年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搭建文化艺术和科技融合的平台,进一步扩大年会影响力。在分论坛“文化馆事业大家谈”的会场外,几名与会代表坐在沙发上,通过电视屏幕,聚精会神地观看论坛上嘉宾们的发言。他们说:“会场里已经挤满了人,我们只好选择在外面听,不过这里的效果一点儿不比会场里差。”直播、同步、互动,是今年年会留给人们的另一印象。不管是开闭幕式,还是各个分论坛,即使不在现场,人们通过网络、电视、手机等就可以远程观看。如果你想先听个大概再走进会场,那么可以在论坛会场外的电视屏幕中“预览”,如果会场内已人满为患,也可以在电视屏幕前坐下来仔细观看。因为,每场论坛都通过文化共享工程·中国文化网络电视进行了直播。年会全程经国家数字文化网、文化共享工程·中国文化网络电视、中国文化馆年会微信公众号全方位地与全国的观众分享。据统计,此次年会覆盖全国文化共享工程1.4万多个基层站点,重庆、湖南、陕西、深圳4地群艺馆同步开设了分会场,超百万群众共享年会精彩内容。

突出民族特色、民族和谐与群众参与,彰显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魅力。作为首次在少数民族地区举办的行业年会,本届年会突出民族特色、民族和谐的特点,让与会者感受到浓厚的民族风情。开幕式上,身着民族服饰的回族女子翩翩起舞、流行于西部省区的花儿联唱等让观众领略到塞上江南的独特韵味,年会期间同时举办的“美好银川”国际民间艺术节、五省区少数民族文艺展演、“大地情深”国家艺术院团银川行、西北毗邻地区文化交流周、少数民族风情摄影展、清真美食文化节等系列活动,也充分展示了地域文化和民族风采,营造了民族和谐团结的浓厚氛围。而且,整个年会还向当地市民开放,观摩群众达上万人,真正体现了群众参与的特点。

据统计,本届年会参会人数达3500多人,参展商户约260家,流动参观人数约6万人次,给举办地带来经济收益上亿元,创银川文化类博览会规模新高。

12场论坛向深度拓展

本届年会围绕“文化馆——创新发展,服务基层”开设了12场主题论坛。

与往年相比,主题论坛不仅数量上有所增加,深度上也进行了挖掘,每个论坛的主题既抓住了当前文化馆业界的热点问题,又对一些创新举措进行了深入思考。前几年,当整个行业还在憧憬着未来的数字文化馆该是什么样子时,可能谁都不会想到,在一些试点馆的摸索下,如今的数字文化馆已经不是空中楼阁,但是下一步文化馆的数字化该如何走下去?很多人仍心存疑惑。鉴于此,“文化馆+互联网:助力全民艺术普及”论坛邀请了试点单位代表和相关专家对此进行了讨论。深圳市文化馆创新推出的市区联盟为原先各自为政的文化馆打造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初步解决了公共文化场馆分布不均、人员配置不均、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建设提供了一份可供参考的答案。但是,由于联盟内各成员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又属于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各成员单位该以怎样的机制有效实现联盟?经费问题、人员问题等该如何得到妥善解决?“市、区联盟共创文化馆行业发展新模式”论坛以座谈的方式,探讨这一新模式该如何进一步深入拓展。此外,乡村春晚——乡村文化品牌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设计、文化馆事业大家谈、全民艺术普及的宁波创新实践等论坛也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文化馆行业发展中的创新做法和面临的问题,引发了与会代表深入的思考。

由于论坛内容契合实际,成果介绍与剖析点评兼顾,使每场论坛都赢得极高的人气。据统计,12个分论坛场地容量在160人至600人之间,到场人数均超出实际容量。其中,“文化馆+互联网:助力全民艺术普及”论坛人数达677人,创论坛参与人数新高。认真聆听、飞快记录、拍照留存……参与论坛的每个人都将此视为难得的学习机会。坐在“实践与前瞻: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论坛会场里,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文化馆馆长卫慧霞在笔记本上快速地记录着,时而扬起的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她说,虽然夏县当地的群众文化开展得有声有色,但是比起东部省份的创新做法,差距还很大,“所以我们要经常学习先进经验,年会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有案例、有专家点评,可以启发我思考文化馆的进一步发展。”江苏省南通市文化馆馆长曹锦扬对此也深有体会,他说:“论坛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多位专家也深度参与,都使年会在行业内深具影响力,对基层文化馆来说,不仅打开了视野,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因此,今年他们派出7人参加年会,为的是可以分别参加不同的论坛,之后再互通有无。

工作会、博览会贯穿其中

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文化馆(站)作为政府公益性群众文化机构,担负着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暨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的重要职责。为适应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形势,全面提升全国文化馆(站)服务效能及行业人员业务技能,推动全民艺术普及深入开展,中国文化馆协会以本届年会为契机,提出了全国文化馆(站)“全民艺术普及技能提升计划”,该计划确定五大目标,即提高全民艺术普及业务技能、加快全民艺术普及品牌推广传播、强化全民艺术普及标准化规范化、促进全民艺术普及作品创作、推动全民艺术普及服务模式创新;四个能力,即全民艺术普及优秀作品创作生产能力、辅导培训网络辐射能力、品牌活动策划组织能力、产品服务传播推广能力;三个品牌,即百姓大舞台、全民艺术普及大讲堂和公共数字文化交流服务平台。今后,“提升计划”将作为各级文化馆共同推动的重大项目在全国开展。

年会期间,中国文化馆协会一届四次常务理事会暨文化馆工作座谈会上,还对中国文化馆协会举办的全国百姓广场舞活动“欢跃四季”进行了总结。该活动历时一年,充分运用信息网络和新媒体手段,创新活动方式,借助新媒体平台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组织管理、需求对接、互动参与等方面的优势,突破了以往大型广场活动的地域限制,扩大了群众文化活动的覆盖广度和服务深度,是一次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形式的新尝试。

今年的博览会与开幕式在同一场馆,因此开幕式当天就吸引了众多代表和当地市民。五大主题展馆、18个特色展区,风格各异、品种繁多。在银川西夏区的展位前,非遗产品的热销使几位传承人忙得不可开交。民间手工布艺艺人杨学红说:“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喜欢这些绣品,这一会儿的工夫,带来的绣品已经卖了大半。”动漫影视数字文化设备展区更是人气爆棚,数字留声机、VR虚拟技术、家用机器人等现代技术的展示与体验令大家新奇万分。在VR虚拟技术展位中,一名体验者戴上VR眼镜在技术人员的指引下,走进了奇妙的森林世界。围观的群众看着体验者时而左时而右地挥舞双臂,发出阵阵笑声。

9月2日,2016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圆满落下帷幕,带着满足、带着希冀,3500多名与会代表相互挥别,踏上回程。宁夏石嘴山文化馆馆长田红梅在自己的手机备忘录中记下了这样的话:“把老年人记在我们的心里,让年轻人回到我们的家里。”这是她听完上海市推出的“上海文化云”创新实践介绍后随手记下的一句话,这句话使她感触万千——新时代背景下,文化馆人该如何创新思维,为不同年龄段、不同行业的人提供他们感兴趣的文化服务,真正做到脚踩大地,为基层服务。而这也是今年年会主题留给人的无限启发。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