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一座文化馆活跃一座城

2016-09-07来源:银川日报

 

银川市文化艺术馆新馆

银川市文化艺术馆新馆。

8月31日,中国文化馆界的盛会在银川举行,对于为这座城市服务了81年的银川文化艺术馆来说,这无疑是一份莫大的荣誉与惊喜。

81年来,秦腔、歌剧、舞剧、话剧、好声音演唱会、广场舞……艺术渗透并影响着银川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尤其是银川在获国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以来,文化,正以多种形式融入银川人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活跃着整座城市。

多次易名历史厚重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银川的历史上从不缺乏文化活动,银川市文化艺术馆馆藏资料《岁月沧桑流金溢彩》中记载:西夏时期,银川就有“番汉乐人院”。但是由于历史的缺憾,银川市文化艺术馆的详细记载还是从民国时期说起。银川市文化艺术馆馆员张东绪告诉记者,1935年银川就有了文化艺术馆。根据文献显示:“1935年,时任政府设立宁夏县立民众教育馆,并在一年后,在县立民众教育馆的基础上成立了宁夏省立民众教育馆。它就是银川文化艺术馆的雏形。”

解放后,民众教育馆改为银川人民教育馆。1951年,银川人民教育馆正式改名为银川市人民文化馆。“当时的文化馆,基本类似一个小型的图书馆,主要功能是放一些图书、报刊供大家阅读。”马五平回忆。上世纪60年代文化馆增加了皮影戏、曲艺队等,由于当时市民精神文化生活极度匮乏,皮影戏、曲艺队很受大家喜欢,每当文化馆的皮影露天演出时,总是围满了人,尤其是小孩子,以致于皮影戏后来增加了一个表演队。

之后,银川市人民文化馆多次易名,1955年更为银川市文化馆,1983年更为银川市群众艺术馆,2007年,更为银川市文化艺术馆并沿用至今。随着名字而变的,还有文化艺术馆的面积和服务功能。最初的文化馆,只是普及一些基层的文化教育,后来涉及到文化生活、曲艺培训、舞台演出等。面积也从最初的20间瓦房,增加到上万平方米。

探访老馆城市的文化记忆

8月24日,当记者来到解放东街19号时,看到银川市文化艺术旧馆大门紧锁。位于宁安大街与宝湖路交会处的银川市文化艺术馆新馆今年已经建成并启用。就在老馆谢幕的时刻,银川市文化艺术馆获得国家一级文化馆的殊荣。

韩秉德老人对老馆充满留恋与回味,他告诉记者,这座文化艺术馆从上世纪60年代搬到这里后,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已经成了不少老银川人的记忆。“在我的记忆中,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文化艺术馆开始丰富市民的生活,那时候银川人的生活条件已经改善,很多人开始追求文化生活。“在韩秉德的记忆中,就是眼前的这座老馆丰富了银川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当时文化艺术馆每个培训班只要一开班就被挤得满满的。

今年65岁的李银梅是一支民间舞蹈队的负责人,2000年初,她在文化艺术馆学习了1年的舞蹈后回到社区,组织了她现在所在的这支舞蹈队,现在固定队员有50余人,不固定的队员有120余人,每年的演出有60余场。目前,银川像李银梅这样,由银川市文化艺术馆培养出来的民间舞蹈队有50余家。

“在1990年,参加文化馆各类培训的群众全年就有近4万人。”文化艺术馆老文艺工作者曲慧茹回忆,在2000年初,馆里陆续增加了器乐、杂技、曲艺、秦腔、京剧、豫剧、小品、音乐会、话剧、摄影、书法等10余个类别的文艺培训班,所培训的学员除了老年人外,还有学生、全市文艺骨干。

创排节目激发广场文化活力

夏季,夜幕降临之前,玉皇阁广场人群涌动。这是银川夏季一个普通的傍晚,当时针指向8点,音乐会准时响起。8月23日这一天,银凤凰艺术团综合歌舞团的开场舞《红红的日子》将观众带入了火热的气氛中。与此同时,在居然之家广场,”唱响银川·十强歌手争霸赛”准时上演……在不同的广场,一支支经典歌舞轮番造势,博得观众阵阵叫好。“每天晚饭后,我和老伴都会准时来到这里看演出。”家住鼓楼北街的市民罗贵忠告诉记者,玉皇阁广场的演出,不但每天都会准时上演,而且质量都特别高,绝不亚于专业的团队。

“这些舞蹈大多都是来自文化艺术馆的编排。”西夏区一舞蹈队队长周丽琴告诉记者,她们表演的《我在宁夏等你来》和《花儿妹妹》这两套舞蹈都是来自于银川市文化艺术馆最新编排的节目。

“在肩负起文化广场活动的同时,这座老馆里,还创排出了不少精品节目,其中宁夏坐唱《民生工程为民生》、数来宝《说法》等获得国家级大奖。仅2015年就获有中国家级奖7项,省级奖42项。“银川市文化艺术馆原馆长季妍告诉记者。

新的“拐点”担负更多责任

8月22日早晨9点,记者进入位于宁安大街与宝湖路交会处的银川市文化艺术馆新馆三楼,几位老人们正在“丹青翰墨写夕阳”。同一时间,在舞蹈厅、器乐、声乐培训教室、摄影工作室等区域,从四面八方汇集来的市民,或歌、或舞,或手书、或聆听……“文化艺术馆搬到这里,尽管没有以前方便了,但舞台更大了,而且还有专业的演出舞台。”学员杨贵珍告诉记者。

记者发现,和老馆相比,新馆面积扩大了4倍左右,面积增大的同时,它的文化服务功能也在增多,现在的新馆分为四大功能区,即群众文化展示区、群众文化活动区、群众文化观演区、群众文化广场区。新馆内展示馆、文化馆、培训馆、排练厅、室外文化广场、公共服务及辅助用房一应俱全。

在硬件提升的同时,软实力也要提升,2016年可谓一个“拐点”,银川市文化艺术馆馆长张艺明表示,现在的文化艺术馆,不仅仅承担着日常的文化演出活动,更是担当着文化培训的重任,今年以来,共培训三区两县一市的文化骨干80余名,而这些骨干的主要任务就是,将这里所学的及时传递到各个文化场所,让银川人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本报记者 张碧迁/文 海坤/图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