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宣城乡贤文化馆正式开馆 打造家门口的文化馆

2017-01-13来源:宣城日报

 

1月3日,备受关注的广德县四合乡乡贤文化馆在该乡宏霞村正式开馆。广德县相关领导、市文明市建设办、广德县直单位相关负责人参加开馆仪式。展馆以乡贤的人物展、实物展、乡贤寄语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利用图片文字及声光电等新技术集中展示四合乡历史文化、综艺文化、好人榜等故事。在宏霞村的广场上,一场文化饕餮盛宴正在上演……

留住“乡愁”传承乡贤文化

四合位于广德县南部,东南与浙江省安吉县交界,南与宁国市接壤,总面积109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走进四合乡,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精致而又错落有致的农家别墅,两条河流平缓地穿过,偶尔听到农妇在河边用木头击打、清洗衣服的声音,由远及近,远山环绕,流水潺潺,一派世外桃源之景。

宏霞村历史悠久,村内名人辈出。为铭记历史,学习名人的精神,故修缮村内的古居,作为新乡贤文化馆。乡贤文化馆利用明清古宅改造而成,通过整理四合耿、焦、刘、裘四大姓的历史变迁、故里乡贤和人物事迹,以及由此衍生的独具四合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陈乡贤文化对四合社会发展的贡献,以乡贤为楷模,探寻文化血脉,弘扬中华文化传统。

“见贤思齐,仰圭璋而有地;挥毫兴颂,镂琬琰之无慙”。四合乡人杰地灵,除了家族家风、故里乡贤,还有荣耀乡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火狮子、地花鼓、大板龙、江南小调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四合人从历史的积淀中凝练出的精华,也是四合先辈从故乡带来的家乡记忆。四合以乡愁为基因,以乡情为纽带,以乡贤为楷模,探寻文化血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点滴记录擦亮小镇记忆

歌如潮,舞翩跹。在宏霞村广场,一首歌伴舞《乡恋》拉开了乡贤文化馆开馆文艺演出的序幕。几百名群众欣赏了配乐诗朗诵、舞蹈以及传统地花鼓、三句半等精彩节目,这些节目全部都由当地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充满了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广德民歌《十双红绣鞋》勾起了四合百姓的回忆,这首歌来自江南民间小歌谣,曲调为“仙花调”,反映了当时绣花劳动妇女们对美好生活的炽热激情。现如今,这首歌作为广德县民歌小调之一被列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小品《小伟回家》更是得到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这个节目是由工作人员陈琳、刘盛翔、张亮等人共同演出,演员们用广德本土话表演了一段既幽默又感人的故事,惹得现场观众先是捧腹大笑后是热泪盈眶。

在四合这片土地上还活跃着很多其他的民间艺术,2014年四合乡被评为“安徽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在这里,民俗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很多青年后生纷纷加入学艺民俗的行列,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文化格局。

在广场上,还有一群穿着红马甲的身影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他们是四合乡主动申请参加服务活动的65位志愿者。活动现场,他们辛苦地满场跑,全力以赴地做好服务工作。还有来自四合、柏垫、杨滩、誓节派出所、森林公安等单位的50位工作人员,一直坚守交通疏导、安保工作。他们就像是四合乡的“骑士”,守护着这一方净土的安定和谐。

区位优势助推全域旅游

四合乡自然风光秀美,独特的区位让它充满机遇。四合“原味”小镇规划区面积3.8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范围0.96平方公里,区域范围为乡镇入口以东,张家湾以西,尖山以南,石材工业园以北。依托“一芯四叶”的空间布局,着重培育健康类产业和泛旅游产业发展,以“双轴并驱”模式打造四合全域旅游市场新业态。

宏霞村现发展农家乐和旅游业,但村集体收入较为薄弱,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故在村中心地带建立文化商业中心,游客在体验宏霞文化的同时,又可购买宏霞的农家特产,带动宏霞经济的发展,增加集体收入。

广德县财政采取三种途径对四合乡的“基地+产业”模式予以重点扶持。一是利用增量资金对特色小镇中心区域徐村社区实施生态治理,二是对四合乡盛产的茶叶进行名优茶加工项目扶持,三是对特色产业茧丝绸生产与加工采取财政贴息的方式予以扶持,通过培育特色、壮大产业,带动该乡农业产业化发展,拓展群众就业渠道、增加经济收入。

在原味小镇创客厅,你可以发现生态环保、绿色朝阳是该乡工艺产业最大的特色,茶叶、竹根、干货、丝绸等都是该乡的特色产品。目前四合由原来丝绸及服装产业逐步转向围绕农副产品加工、竹编产品为特色的新兴产业,未来将围绕“丝绸、竹艺、农副产品加工”三大方向做精做强工艺产业群。

“全域旅游”发展逐渐成为新常态下优化经济结构、助推四合转型升级的“新引擎”。过去的一年,四合乡上下围绕全领域融入、全地域拓展、全要素整合了“全域旅游”新时代。2017年,该乡将继续奏响产业融合协奏曲,拉长产业蝶变经济链,带动当地村民共同发家致富。(宣城日报 谢文静)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