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文化馆协会(新版) > 行业动态
艺术之花喜结硕果 文化服务走进万家
厦门市文化馆少儿舞蹈暑期集训班。

2015少儿趣味融合同乐会其乐融融。

厦门市中学生曲艺夏令营。

文化志愿者走进梧村小学开办陶笛等第二课堂。

建立少儿文化活动辅导(示范)点。

文化志愿者走进梧村小学。
厦门市文化馆舞蹈干部张老师辅导的幼儿舞蹈《一年级》拉开了文艺汇演的帷幕,辅导的教师舞蹈《踩云彩》也赢得了家长们的阵阵掌声;大班幼儿在念毕业诗、毕业歌时真情流露,将活动推向了高潮……7月10日上午,早慧幼儿园在厦门市文化馆大厅举行了“童心飞扬 放飞梦想”全园文艺汇演活动。而早慧幼儿园正是厦门市文化馆建立的少儿文化活动辅导(示范)点之一,此次活动也是市文化馆对其开展“艺术扶贫”的成果展示。
文/图 苏华琦
近年来,厦门市文化馆以全面普及文化艺术,让公共文化进入千家万户为目标,按照均等、便利开展文化服务的原则,扩大向社会开放的服务空间和服务项目,最大限度地为广大民众提供优质文化服务。面向各种群体实行均等服务,无论是老年人还是青少年、儿童,无论是艺术爱好者还是外来务工人员,都能够在文化馆免费参加文化艺术辅导培训、观看文艺演出、参观美术展览、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以及数字化信息服务等基本文化服务。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福建省少儿故事大王比赛中,厦门市选送的小选手与全省三百多名选手同台竞技。最终获得少儿故事12金、13银、11铜,少儿小品2金、1银、1铜的好成绩。这是厦门市文化馆联合全市各区文化馆共同开展全市少儿故事大王选拔赛之后选送的选手。
今年暑假期间,市文化馆开展文化伴你行、情暖工友子弟活动,专门针对工友子弟、艺术扶贫点、辅导点、示范点等,开办了陶笛、硬笔书法、少儿舞蹈班等暑期免费短训班、集训班,丰富了他们的暑假生活。
不仅如此,为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厦门市文化馆更是在全市建立了31个文化辅导(示范)点和18个非遗传习基地。梧村小学是厦门市文化馆建立的少儿文化活动辅导(示范)点之一,一年来,市文化馆派出多位专业干部定期深入开展免费培训、辅导工作,戏剧社、陶笛兴趣班、少儿舞蹈班等校园第二课堂相继开课,近百名学生一边快乐学习,一边接受辅导,不仅丰富了课余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汲取优秀闽南文化的精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合作编排的舞蹈《小小鸟仔》,在第十二届福建省音舞节总决赛中荣获创作银奖、表演银奖的好成绩,是本届音舞节厦门入围总决赛两件舞蹈类群文作品其中之一,也是厦门入围总决赛唯一的一件少儿舞蹈作品。
厦门市民立小学则是另一所建立的传习基地,也是“厦门市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试点校”, 开展的“大手牵小手同把经典传”活动,收到积极成效。建立的高甲戏社团经常参加不同级别的闽南文化相关活动赛事,其中高甲戏折子戏《管莆迎亲》在厦门市中小学生校园剧、戏曲大赛上获区级一等奖、市级二等奖。
去年,在第六届全国少儿曲艺大赛颁奖仪式暨汇报演出现场,翔安古宅小学11位小学生表演的闽南答嘴鼓《不知半项》征服了评委,获二等奖,这是闽南答嘴鼓在全国比赛中获得的最高奖项。而这正是厦门市文化馆常年开展“艺术扶贫”工作的成果。
开展非遗系列活动
快乐传承闽南文化
7月3日上午,一个个展现闽南文化美丽风采的非遗节目,在厦门市梧村小学的舞台上接连上演,热情奔放的拍胸舞、稚气横生的童谣串烧、宛转悠扬的古埙《千年风雅》、幽默风趣的快板《学文化》、经典传承的歌仔戏、诙谐连连的高甲戏,引起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这是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组织的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
近期,以非遗为主题的学生暑期夏令营、名家进校园、闽南文化社区讲坛等活动陆续开展。夏令营作为我市闽南方言与文化进校园活动的组成部分,旨在让孩子感受非遗的魅力,丰富课余知识,在快乐中感受和传承闽南文化,经过学习体验,过去从未如此近距离接触过非遗的小营员们说:“这样的夏令营真是好玩,明年我们还要来参加”;名家进校园活动中,厦门市文化馆和市曲协、十一中共同举办了曲艺夏令营,南音传承人王秀怡和答嘴鼓传承人李小航等分别向孩子们教授南音和答嘴鼓表演技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今年起打造的另一非遗品牌活动——闽南文化社区讲坛,则已在思明区厦港街道、同安区大同街道、厦门市东山中学等成功举办。
联动社会各方资源
全民共享文化成果
为让更多的人群投身文化服务,实现美丽厦门的共同缔造,厦门市文化馆积极尝试联合民间团体、文化名家、非遗传承人等社会各方力量,将社会文化服务资源优化组合,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广泛开展多种类、多渠道、多形式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践行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和文化提升行动,受到社会各个群体,特别是特殊儿童和工友子女及家长的普遍赞誉和欢迎。
近年来,市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积极组织各非遗传习中心,联合社会力量,加强普通青少年与工友子女、特殊儿童的联谊。如厦门非遗项目(古埙演奏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赵亮在市文化馆的支持和指导下,积极建立并落实厦门古埙传统艺术五年保护计划、传承措施,组织其学员成立陶埙陶笛传习小分队,深入梧村小学、曙光小学等校园展开各种形式的埙文化艺术推广活动,常年开展公益讲座、演出等百余场,授课400余堂,培养学员千余名。配合学校开发校本课程,设立理工学院陶韵社、嘉庚学院陶韵社、城市职业学院陶韵社等陶埙陶笛艺术团。在我市多个社区组织全天候的夏令营活动,参与学员300余名,推广、普及成效极为显著。
同时,市文化馆与厦门市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和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等社会公益团体密切合作,在曙光小学、早慧幼儿园等工友子弟学校开展第二课堂和传统音乐文化推广普及等活动,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每年六一儿童节还会举办以“文化暖心点亮生活”、“友爱相伴快乐同行”为主题的趣味融合同乐会,让更多工友子女和特殊儿童有机会扩大交友空间和社会融入度,提高他们的整体生活和成长环境品质。今年的同乐会更是吸引了在华厦学院进行文化交流学习的多位美国留学生参与其中,与孩子们开心互动,一同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