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文化馆协会(新版) > 行业动态
文化馆焕然一新市民有“地”去了 家门口享“大餐”
近几年,我市文化工作如火如荼开展,城乡文化设施日臻完善,人民群众共享文化盛宴。
每当夜幕降临,无论是城区,还是乡村,欢快的音乐旋律会荡漾起来。这时,男女老少纷纷走出家门,跟随舞曲有节奏的跳起来。
近几年,我市文化工作如火如荼开展,城乡文化设施日臻完善,人民群众共享文化盛宴。我市以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抓手,以城区五馆、乡镇文化站、村居文化大院、社区文化广场为依托,健全市、乡、村三级文化设施,在2014年德州市群众文化生活满意度电话调查中提升五个位次,获第二名的优良成绩。
“文化工作不仅是有几间房子、唱几首歌、跳几支舞,我们既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让群众有地可去,又组织多种形式丰富群众生活,让群众享受文化的魅力。 ”市文化局局长梁军说。
文化馆焕然一新 市民有“地”去了
虽然天气炎热,但是来文化馆学习休闲的市民依然不少。
在老年活动室,老人们有的在打牌,有的在打台球,怡然自得。
在非遗展厅,工作人员正向参观者讲解每一项非遗物质的来历,不时询问、不时点头。
“新建的文化馆较之以前,功能更加齐全,环境更加宜人,免费向市民开放,每周开放时间达56个小时。每天都有市民前来,每逢周末,人更多。特别暑假以后,孩子们来的多了,他们在这里可以学习电子琴、绘画等才艺。”文化馆长田发红说道。
我市文化馆严格按照国家一级馆必备条件和评估标准,设有文艺辅导部、文学创作部、美术摄影部、少儿艺术辅导部、老年活动中心、阅览室、非遗展厅、多功能厅等多个群众文化活动厅室,配齐配全设施设备。
高规格,高档次文化馆成了市民,特别是南部城区市民的娱乐休闲首选之地。新搬迁的文化馆坐落于解放路北首,解放路是我市一条主要道路,因京沪铁路穿城而过,铁路北侧是政治、商业、文化密集地,铁路南侧相对薄弱。
“有了文化馆以后,感觉这条路繁华不少,我们哥几个不用天天压马路,蹲树底下拉闲呱了。有空闲就来文化馆锻炼身体了。 ”正在跑步机上锻炼的一位老人感觉特幸福。
文化馆的建成也让家长们感到满意。 “孩子想看书不用穿越闹市区,到图书馆看了,出了门,沿着马路走上十分钟就到了,安全又方便,我们也放心。 ”一位陪孩子的家长很是满意。
到目前,城区设有文化馆、图书馆、禹王亭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美术馆,馆舍总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1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全部建有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875个,农村文化广场742个,全部实现了免费开放。
尼山书院开门纳客 国学“火”了
屋外热浪翻滚,屋内书香温润。 7月12日下午三点,尼山书院准时开讲。
台上,来自德州科技职业学院的马鹏举老师根据讲座内容顺序,开始讲解《论语》第一篇第二章至第九章。从君子务本到夫子的温良恭俭让。来听讲的市民把尼山书院围得水泄不通,以至于很多市民站在门口、走廊倾听讲座。 “没想到,《论语》和我们的生活联系的如此紧密,日常生活都能与之相连。 ”听课的人群中时不时低声响起一阵赞叹声。
“没想到,大家学习国学的热情如此高涨,可见传统文化的魅力。 ”市文化局局长梁军说。
7月初,尼山书院正式投入使用。我们定于每周日下午三点,邀请社会、高校知名国学大师向市民讲述传统国学。
尼山书院位于我市图书馆。在尼山书院建设中,我市相关单位先后到省图尼山书院、泗水书院进行考察学习,丰富了尼山书院建设内容。
图书馆内书香氤氲,来看书读报的市民络绎不绝。我市图书馆两次被评定为“国家一级馆”,先后被评为“山东省读者喜爱的图书馆、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先进集体、德州市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2013年被国家财政部和文化部定为“国家文化政策研究实验基地”,实现了图书、国学、科普、美术一体化,馆舍功能呈多样化发展。
奔波乡村“种”文化家门口享“大餐”
7月13日上午,位于十里望回族镇的国际商贸港欢歌笑语、人头攒动。我市新一轮的文化下乡开始了。
“虽然天气热,但是能想到我们的工作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快乐,热点也值了。”舞蹈演员高原乐呵呵地说。
十里望回族镇是文化下乡的第一场。在随后的日子里,冒着酷暑,工作人员会到所有乡镇进行文艺演出。
为活跃基层文化生活,我市采取“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方式,成立了20余人的市艺术团,专业从事送文化和“种”文化活动。文化馆通过“文化馆+艺术团”模式建设,打造了我市文艺工作主阵地,文化馆也成为了繁荣活跃城乡文化的主力军。
为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在每年50场次送戏下乡的同时,邀请山东省歌舞剧院、山东省梆子剧团、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德州歌舞团、德州京剧团来禹演出数十场。
实施“十百千”工程,在全市培训、组织十支文艺辅导队,百支基层文艺队伍和一千名基层文艺骨干,培养和发展了一大批基层文艺人才。在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同时,创新文化服务载体,在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转变上实现新突破。
同时,充分发挥专业队伍人才优势,广泛开展文化下乡、图书下乡、公益电影放映等活动,把文化送到群众身边。通过举办“广场舞大赛”、“民间文艺进城巡演”等活动,特别是广场舞大赛活动,吸引近万名群众参与,群众积极性空前高涨。2014年,我市广场舞代表队在德州市广场舞大赛中获得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邢飞飞 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