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文化馆协会(新版) > 行业动态

市文化馆落实文化惠民工程

2015-06-08来源:光明网

本报讯(ymg记者郭超通讯员阎双威)为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向广大市民提供基本的、标准化、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烟台市文化馆昨日正式落实文化惠民三项工程,三项工程包括“‘结对子、种文化’流动文化馆为民工程”、“文化广场、大剧院、小剧场三位一体乐民工程”、“‘梦想起航’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惠民工程”。

“结对子、种文化”流动文化馆为民工程

烟台市文化馆“结对子、种文化”流动文化馆为民工程是烟台市文化馆创新工作思路,切实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推出的一项文化惠民新举措。“结对子”是指由烟台市文化馆组织业务干部深入芝罘区、高新区、昆嵛山自然保护区,对基层社区文化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一个业务干部对应一个社区,开展“一对一”定点式服务,主要内容为“四帮一助”:即帮助社区排练一个舞蹈节目、一个音乐节目、一个曲艺节目、一场书画摄影展览;协助社区组织一场文艺晚会。通过这种方式,使社区文化活动逐步规范化、常态化,形成稳定有序的长效机制。“种文化”是指烟台市文化馆对在社区活动中发现的优秀人才、文艺骨干进行专业化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让他们像种子一样扎根基层、生根发芽,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做到“培训一个人,带动一支队伍,影响一个社区”。此外,烟台市文化馆作为文化志愿者的摇篮,成立文化志愿者艺术团。在文化广场举办“百姓大舞台”进一步展示社区文化风采。市文化馆在年底将对“结对子、种文化”活动进行综合评定并进行表彰,评选出“优秀文化志愿者”和“优秀社区文化示范点”,检验流动文化馆工程的工作成绩,逐步建立规范化、常态化的流动文化服务模式。截至目前,“结对子、种文化”流动文化馆为民工程共派出30余人进入社区,其中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以及声乐、舞蹈、器乐等专业教师。活动已覆盖24个行政村、15个居委会,流动文化馆为民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文化广场、大剧院、小剧场的乐民工程

乐民工程是市文化馆全面贯彻落实《烟台市公共文化服务“暖心工程”实施意见》的具体举措,也是与广大人民群众、与特殊群体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服务的实际行动。自6月份开始,广场演出、“志愿者乐团”演出季及公共文化服务“六走进”等活动将全面展开。今年市文化馆将在文化广场举办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弘扬胶东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多场音乐会及赛事。推出“志愿者乐团”演出季,“烟台市志愿者乐团”由烟台文华爱乐乐团和烟台华韵民族乐团组成,两支乐团分别组建于2012年和2014年。乐团成员均来自社会各界精英和音乐志愿者。同时,为全面推进我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烟台市文化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剧场的阵地服务性功能,最大程度地满足基层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创新打造小剧场“圆梦舞台”,免费向社会提供文化服务,常年向市民免费开放,演出门类包含合唱、舞蹈、音乐、曲艺等,每年演出共计50―60场。小剧场“圆梦舞台”作为文化馆一项重要的公益文化服务项目,充分发挥了文化馆小剧场资源优势,为广大音乐爱好者、艺术院校师生以及少年儿童提供了学习交流、登台表演的机会;为基层社区文艺团队提供了展示宣传优秀文化成果、举行开展文艺汇演的舞台。

“梦想启航”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惠民工程

惠民工程是市文化馆为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结合自身场馆优势,面向广大市民尤其是农民工、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推出的免费或低价服务的文化项目。主要包括部分场馆的免费开放和对艺术爱好者免费培训等两大类。将文化馆场馆免费开放。免费开放是指烟台市文化馆艺术展厅、非物质文化遗产物品陈列厅及艺术讲堂常年面向广大市民免费开放。现在学一节声乐课最少都要上百,为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提供基本的、标准的、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需求文化馆推出了“漫步艺术殿堂”、“心连心―――关爱特殊群体”、“情暖重阳―――关爱老人”等一系列免费艺术培训活动,活动均惠及全年,分四期举办,每期课程3个月,培训内容涉及音乐、舞蹈及美术等30多个专业,开设各类培训班40余个。截至目前培训学员30000余人次,培训2800余课时,真正让广大市民感受到了文化馆文化暖心的力量。

标签: 责任编辑:王娅玲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