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助力——2018浙江省新农村建设题材小戏会演侧记

2018-07-05来源:中国文化馆协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作为一种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文化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乡村文化兴盛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为有效发挥戏曲在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作用,近日,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浙江省文化馆承办,湖州市南浔区文化体育局执行承办的 2018浙江省新农村建设题材小戏会演,在湖州市南浔区举行。根据各地推荐上报,经省专家评委会评选,确定16个节目,参加本次会演现场决赛。

首场决赛于20日晚7时在南浔区文化馆剧院拉开帷幕。比赛现场,许多参赛剧目借助小戏形式讲述生活小事,有效拉近了观众与戏曲的距离。两场决赛,剧院内座无虚席,两边走道上都坐满了观众,台上演员认真唱、做、念、舞,处处含情;台下观众,看戏投入,精彩处掌声雷鸣。

走进生活,小戏唱响大舞台

“收人铜钿,为人造船。船走江湖,风浪凶险。用心造船,船安我安。我若不用心,报应由天……”绍兴莲花落小戏《一刨花》以江南水乡的乌篷船背后的故事为创作题材。作品通过船匠师徒二人因船模质量引发的冲突,反映了船匠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作品可以创新,但对品质要求必须严谨、认真、精益求精。越剧小戏《壹圆茶馆》将发生在生活中的真诚守信,邻里和睦,人心团圆的鲜活案例以艺术化手法搬上舞台,既贴近生活,深入群众,亦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越剧小戏《酒埕口里捞铜钿》取材于清朝县令杨懿在大嵩地区筑塘建坝,致力治水的典型事迹,围绕“酒埕口里捞铜钿”这一线索,展开戏剧冲突,既展示了杨懿勤政为民的清官形象,也体现了咸祥民众合力建设家园的淳朴民风。甬剧《小题大做》以环保为主题,取材于生活小事,剧本根椐地方戏的特点,语言生动朴实,风趣幽默,剧情高潮迭起、引人入胜,唱腔甬味很浓、优美动听。越剧小戏《选票》以村主任换届选举为题材,反映了农村基层干部,为了新农村建设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高尚品德。处州乱弹《村长阿旺》讲的是一个村长调解邻里纠纷的小故事。视角虽然很小,但展现了新时代村民之间“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的纯真与善良。睦剧小戏《拆迁》则歌颂了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农民生活蒸蒸日上,乡村环境翻天覆地变化的美好景象。

此外,桐乡花鼓戏《一只鞋子》、包山花鼓戏《福囡嫁妈》、婺剧小戏《翠花鸡》、小戏《白果树的春天》等,这些小戏剧目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浙江农村“两美”的实践,演绎了乡村农民实现“中国梦、我的梦”的美好情怀。

精心创作,戏里戏外都有戏

一部好的小戏离不开创演人员的辛勤劳动。在大量优秀作品的背后,是老一辈中国戏曲家的勤奋和执着。

绍兴莲花落小戏《一刨花》在排练中,遇到了种种的艰难,剧本定稿后,进入排练阶段,主要演员陈巍良却摔伤,6根肋骨骨裂还在休养阶段。他接到排练任务后,毅然投入到排练中。在小戏中,他的戏份很重,种种大幅度的动作都考验着他受伤的肋骨,特别是在高潮阶段,他必须有一段唱是跪着进行的,这个环节让他吃了大苦头了,常常是捂着胸口要缓上一阵才能起身。为将人物塑造得更加生动形角,4位演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克服了许许多多困难,最终成功地塑造了剧中的每一个角色,把人物演得有血有肉、生动活泼。

越剧小戏《壹圆茶馆》取材真实,原型来源于南浔一个水乡小村庄荻港村的一个小茶馆。为更好地打磨作品,团队通过采风和创作,经过省、市专家的指导和提升,历经9次改稿。在表演方面创作团队更是狠下功夫,刚开始排练的时候,因为饰演阿三的演员邱奕不是戏剧演员,在念白上有些地方还会绕不过来,会有笑场的时候,在其他演员的帮助下,通过反复训练解决念白问题。

据了解,参加会演的许多作品都是几易其稿,创演人员从剧本策划、修改、确定到排练、演出,一个字,一个腔地慢品细嚼,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反复推敲,精益求精,把最好的表演效果在舞台上呈现给广大观众。

两场演出结束,赛务组还组织了各个演出单位的领队与主创人员,请三位评委面对面进行交流,专家们对每个小戏进行了全面剖析,肯定优点,找出不足,提出建议,再作提升。与会者认为这样的座谈会比剧本论征会还受用,既知道了自己小戏的短板,并明确了修改的具体步骤与方向,更是一堂别开生面的戏曲编、导、演、评的培训课。

服务基层,小戏唱出新天地

多年来,我省广大基层戏曲工作者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定文化自信,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创作生产出更多反映新时代新气象、便于基层巡演、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参加本次会演的16个小戏,有婺剧,越剧,甬剧,睦剧,桐乡花鼓,包山花鼓,绍兴莲花落小戏,诸暨西路乱弹,绍兴摊簧等剧种,内容涉及乡村振兴、五水共治、新农村建设等多个方面,可谓是剧种丰富,内容丰富,形式丰富。这些小戏生活气息浓郁、地域特色鲜明,深受群众欢迎。

甬剧小戏《小题大做》以水面放鸭子为基本素材,通过艺术化手段,告诉大家要整治水源、改良水质,必须从每一个人做起,从每一件小事抓起。作品自排演成功后,多次在乡下演出,观众反响热烈,都说:这样的小事,农村到处都有,想不到有这么大的利益关系。真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老百姓看了这样的地方小戏,不但欣賞了地方戏之美,而且从中增强了环保意识。

越剧小戏《壹圆茶馆》讲述了学营销管理的大学生毛毛,毕业后回乡继承已过逝的爷爷经营了一辈子的“壹圆茶馆”,和童年小伙伴阿三一起想打破传统走上现代茶室的经营模式,受到了养妹清清和老茶客、老家长陈阿姆的反对,最终通过劝导,毛毛知晓了“壹圆茶馆”的由来,也认识到了坚守的意义。这部小戏原型来源于南浔荻港村的一个小茶馆,小茶馆的主人至今坚持每杯茶钱一块钱的价格。小戏将发生生活中的真诚守信,邻里和睦,人心团圆的鲜活案例以艺术化手法搬上舞台,有效拉近了观众与戏曲的距离。

“日打皇塘夜耘田,酒埕口里捞铜钿”是咸祥大嵩地区的民间俚语,形象地表现了围塘与农活的合理安排和生动简易的劳动计酬情形。越剧小戏《酒埕口里捞铜钿》即取材于这一传统文化资源。小戏由咸祥业余嵩江越剧团的演员们出演,作为一支因爱好越剧而成立的业余剧团,演员们除了完成白天自己日常的工作以外,在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自己挤出时间背台词、练唱腔,利用晚上、节假日等休息时间参加排练。通过一定时间的打磨,近十位演员个个人物形象鲜明,无论从主角还是到只有一句台词的群众演员,从里到外十分真切自然,尤其是演阿三的演员,从手摸酒埕的脸部表情,眼睛的巧炒运用,到最后索要一枚铜钱作纪念以自戒与自勉。可谓唱做念表,手眼身法步全身上下都是戏,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杨懿勤政为民的清官形象,勾起老百姓对过去治水治山、奋斗不息的记忆,深受群众欢迎。

小戏大舞台,农村新天地。两天的小戏汇演里,我们聆听南戏遗响、越地长歌,体味花鼓情缘、乱弹绕梁,笑看滩簧戏说、婺剧情长,深深地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许多小戏经久不衰,如云和包山花鼓小戏《福妈嫁囡》演了近十年,爬山越岭,进村走巷,进学校,进社区,文化走亲演了近千场,深受观众喜爱。这次续写传奇,命名《福囡嫁妈》,同样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

锣鼓响脚板痒。小戏已经成为浙江省上万个文化礼堂不可或缺的一道菜,哪里有小戏,哪里就有欢乐。

标签:新农村建设;小戏会演 责任编辑:任韧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