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雷锋文化馆拟改"雷锋文化博物馆"

2017-03-29来源:金华新闻网

 

3月27日下午,第1000堂雷锋精神公益宣讲课,面对台下数十名社区服刑人员,曹荣安侃侃而谈。宣讲课开了将近15年,他觉得,这是一个对他来说值得纪念的日子。

就在这一天,面对本报记者,作为雷锋文化馆馆长的他,透露了一个消息:“雷锋文化馆将改名为雷锋文化博物馆。”这意味着,已经6岁多的雷锋文化馆就要改名啦。未来它将是全国第一个以雷锋及雷锋精神为主题的民间文化博物馆。

“不是博物馆胜似博物馆”

金华市雷锋文化馆位于金华市区八一北街1098号,由曹荣安老人于2010年5月8日创办,如今已经有1.3万件实物藏品。文化馆分为“学习雷锋美丽人生”“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两个展厅,“知道雷锋、雷锋思想、雷锋精神、今天如何学雷锋”四个主题。在430平方米的空间内,摆放着各种各样关于雷锋的物件,如期刊、宣传画、学习雷锋纪念章等等,令人目不暇接。

改名的想法,源于过去两年他去全国各地的雷锋馆学习参观的经历。沈阳、抚顺、营口、辽阳、长沙、上海等地,他都去跑了一圈。

曹荣安发现,各地雷锋馆的命名各不相同,有的叫雷锋纪念馆,有的叫雷锋展览馆,也有的叫雷锋文化馆。“2010年金华雷锋文化馆成立时,我们是全国首个以‘文化’二字命名的雷锋馆。我认为,‘文化’的范畴更广泛,可以包含传统精神和道德层面等方面。”

在他看来,很多雷锋馆的办馆理念、宣传方式各有特色,各有长处。不过,这其中绝大多数是承担雷锋精神宣传功能和形象展示功能的场馆,馆内的摆设多以雷锋广告宣传画、全新制作的藏品复制品为主。

“对于很多雷锋馆来说,这么做也实属无奈。由于雷锋藏品比较少,其实很难冠以‘博物馆’之名。”收集雷锋藏品绝非一朝一夕,而是系统收藏沉淀下来的丰厚成果。金华雷锋文化馆坐拥1.3万件雷锋藏品,藏品之多全国罕见。这是现年79岁的曹荣安30多年来一直致力收藏的结果。

曹荣安回忆说,几年前,官办的营口市雷锋文化博物馆筹建时,该馆馆长曾向他求助:能否支援一部分藏品?营口是雷锋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也被许多人称为雷锋的“第二故乡”。直到2017年,营口市雷锋文化博物馆仍在筹建中,并向全国发布展品征集启事。“营口市的雷锋文化博物馆至今没有挂牌成立。雷锋实物藏品如今已成稀缺资源,即便是很多雷锋班班长,都很少有搞雷锋收藏。”

在各地参观交流过程中,曹荣安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金华是雷锋从未到过的地方,金华市雷锋文化馆最大的特色之一,便是其拥有的雷锋藏品,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不少堪称珍稀)上,都堪称全国一流。“金华雷锋文化馆完全配得上‘博物馆‘之名。”

藏品中有许多珍稀品种,他也多次向社会进行展示。“这是反映雷锋生平事迹的第一本书《苦孩子,好战士》,出版于1961年8月;我收藏的盲文版《雷锋的故事》等就有五种;在宣传雷锋精神的刊物中,《中国青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发行量非常少,我收藏了全国各省16个版本共70本《中国青年》……”只要提起藏品,他总是滔滔不绝。

此外,曹荣安还拿出一部分实物藏品,支援各地创办雷锋馆,创造了又一个全国第一:第一个支持创办了6个雷锋展览馆(山东黄海学院、江苏盐城、萧山任伯年小学、金华雷锋小学、金华环城小学、义乌雷锋馆)的民间雷锋馆。

他认为,实物藏品是历史的见证,展现真实的时代印记,是雷锋精神宣传的重要载体。如今,每天来金华雷锋文化馆参观的访客络绎不绝,志愿者都是通过实物讲解雷锋故事。“其实,多年来,金华雷锋文化馆不是博物馆胜似博物馆,我希望能为它正名。”

馆内设立民间环境宣教中心

几天前,该馆有一个消息还引起了全国各大媒体的关注:今年以来,金华雷锋文化馆设立了金华市民间环境宣教中心,这一机构的设立,旨在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前来参观学习,共同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志愿服务活动,用雷锋精神宣传环保、参与环保。

“这一机构就好比是雷锋精神公益宣讲课的2.0版,把学雷锋、讲环保联系在一起,融入宣讲课。”曹荣安告诉记者,去年11月,他荣获第九届中华宝钢环境奖,去北京领奖时他就有了这一想法,今年1月,金华市民间环境宣教中心正式设立。“自环境宣教中心成立以来,已开展宣教活动153场次,参与人数达4900余人次。

现如今,这位“雷锋老人”“环保老人”在全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3月23日,他还被《光明日报》关注并报道。这篇题《为学雷锋,从小事做起———记浙江省金华市雷锋文化馆志愿者曹荣安》的人物消息,称赞其为“活雷锋”:“‘一个痴人一座城,一张名片九州闻。一方云天阳光好,一年四季暖如春。’这是全国首座民办雷锋文献资料馆创始人、来自江苏太仓的石矢对曹荣安的赞美。而今,这位‘不忘初心,不吃老本,坚持行动,永不停歇’的‘活雷锋’仍在默默奉献。”(记者 许健楠)

标签:雷锋文化;雷锋文化馆拟;雷锋文化博物馆 责任编辑:任韧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