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 优化模式 繁荣群众文化事业

大渡口区品牌活动之“建区50周年文艺晚会”

小品《占座》荣获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

总馆与八桥镇文化分馆共同举办群众文化活动

星火计划——广场舞培训

梦想录音棚

“百姓点单、政府配送”文艺演出

呼和浩特市群众艺术馆到馆交流学习

梦想课堂
新山村的舞蹈姿态百样,跳磴镇的摄影有讲不完的风光,建胜镇的民乐勇创全国先进,九宫庙的科普植入百姓心房,跃进村的合唱起伏跌宕,茄子溪的民俗为民传扬,春晖路的戏曲堪称一绝,八桥镇的康乐文化让群众幸福安康。
表演唱《跳磴石工号子》、小品《占座》、《光影流年》……一件件精品力作扎根人民,传递正能量。
一项项品牌活动深入生活,核心价值观得以弘扬;一顶顶桂冠述说着繁荣群众文化事业的梦想。
自2011年以来,我区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为抓手,扎实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一体化发展,大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群众受益面明显扩大,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建设经验
我区在全国率先探索“文化馆总分馆制”,并与“图书馆总分馆制”融合推进,初步形成“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新模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全方位的创新和发展。2011年6月,“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被文化部确定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2013年5月,在文化部组织的全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评审中,以西部第一、全国第二的优异成绩荣获“优秀奖”。2014年9月,在国家文化部组织的示范项目中期督查中再获“优秀”。
构建服务模式
构建“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资源配用、统一服务内容、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管理体系”服务模式。统筹规划布点,因地制宜、由点及面地建设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立三级公共文化设施设备数据库,建立文化人才资源库。总馆牵头,统一组织策划展演赛事、辅导培训等内容。建立统一管理体系,实现文化馆总分馆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探索运行机制
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总馆与各分馆签订双向委托协议,实现总分馆上下联动运营。总馆和镇街分别对分馆及分馆馆长、业务副馆长、工作人员实行绩效考核。
完善设施设备
文化馆总馆改造升级后,创建为国家一级馆,建成数字文化馆,总分馆网站、智能体感、手机APP三大特色平台全面上线;各镇街按照“一分馆一特色”的建设思路,建成8个主题镇街分馆;村(社区)基层服务点深入推进总分馆制服务末端建设,统一配送设施设备,建成78个村(社区)基层服务点,配套建设室外文化广场55个。
壮大人才队伍
招募文化广场管理员,组建民间文艺队伍120支,招募文化志愿者1000名,实现规模化统筹运转。通过“星火计划”、“梦想课堂”等载体,开展各类艺术专业和业务技能培训辅导班100余场次。
丰富产品供给
总馆统一制定年度群众文化活动总体方案,每年策划组织、分馆联动参与大中型文化活动40场次以上,开展城乡文化互动、“五送”文化惠民活动600场次以上。开通大渡口区公共文化物联网服务平台,通过公共文化服务配送中心,实现“网上预约、互联互通、百姓点单、政府配送”的有效供给。
建设成效
五年来,我区文图总分馆合力打造的100余件文艺作品参加市级以上各类比赛获奖,其中,表演唱《跳磴石工号子》和小品《占座》分别在第十届、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中喜获“群星奖”,音乐作品《再向军旗敬个礼》荣获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音乐作品《岸上的妹儿,江上的船》荣获第二届西部民歌展演第一名等。
作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的首批创建区县,我区不断开拓创新、辛勤耕耘,经过五年的不断努力,创新硕果挂满枝头。
(一)理顺了管理机制。“文化馆总分馆制”强化了文化馆总馆的统筹和引领作用,形成全区上下一盘棋。在策划举办“唱响大渡口”全国原创歌曲征集大赛暨颁奖晚会、“礼赞钢花岁月·逐梦新区品城”庆祝大渡口区建区50周年文艺演出等大型品牌活动中,由总馆对活动做统一规划,在活动的组织实施中统一管理,各个镇街分馆作为实施或承办单位全力配合,各施其职。
(二)发挥了带动功能。总馆选派业务干部驻分馆担任业务副馆长,集管理员、培训辅导员、演员和创作员“四大员”角色于一身,充分发挥总馆对分馆的管理和指导、带动功能,解决了过去镇街综合文化站无人管、无专业人员管的问题,促进了镇街分馆建得起、转得动、用得好。
(三)改进了服务方式。“文化馆总分馆制”推动了由单一阵地服务向“阵地+流动+数字化”服务转变,从“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转变,服务方式从“单一供给”向“多元供给”、“交互供给”转变,进一步满足了老百姓的基本文化需求。尤其是离总馆相对较远的村(社区)的群众,他们通过公共文化物联网“点单”申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
(四)提高了服务效能。“文化馆总分馆制”完善了设施,壮大了人才队伍,使公共文化资源由“分散、分割”向“整合、一体”转变,放大了资源聚合效应,从而整体上提高了服务效能。
砥砺奋进再跨越
面向未来,我区将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统筹融合,改革创新、提升效能的原则,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在现有基础上扎实推进、纵深发展,以其独特的创新性、广泛的辐射性、持续的引领性、全面的实效性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提速领跑。
一是着力谋划总分馆制建设的创新思路。充分发挥文化在教化人民大众,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文化休闲旅游区的积极作用,构建立体新型文化供需方式,配送特色文化产品,打造品牌服务项目。
二是着力强化总分馆制建设的多重功能。强化总馆业务引领、资源统筹两大功能优势,依托信息资讯、业务人才、专业技术三大资源优势,对区域群众文化艺术资源、文化艺术活动、文化器材设备有机整合、有效指导、有序统筹。强化分馆发挥职能、承上启下的功能,上下联营、左右枢纽,为基层服务点提供丰富的文化产品和均等的服务供给。
三是着力拓宽总分馆制建设的业态领域。让总馆人才更加汇聚、资源更加充裕、业务更加精专、优势更加突显、辐射更加深远,向着现代化、数字化、集约化、联盟化、体系化的方向卓越发展。同时,着眼社会、跨越行业,创建机关、教育、卫生、金融等行业文化分馆,组建文化志愿者流动文化分馆,筹建文旅休闲产业文化分馆。
四是着力优化总分馆制建设的运行机制。在现行模式基础上,探索“总分直管”、“民办公助”模式。选取两个镇街作为试点,逐步形成总分馆制“双向委托管理”和“上下直接管理”相互结合,“馆外馆”和“馆中馆”同步运行,总馆指导带动、总分调配联动、分馆共享互动、基层服务点一派生动的全新格局。建立民间文化支馆和民营文化支馆,和它们结伴、与它们联营,为它们提供资金资助、专业引领和技术指导。(记者 陈敏 文琰)
标签:群众文化;创新机制 责任编辑:任韧
- 上一篇:文艺爱好者 “泡”在文化馆
- 下一篇:庙堂艺象——太庙艺术馆馆藏近现代书画展开幕
相关阅读:
- 省文化馆馆长裘国樑一行调研我市群众文化工作2017-03-14
- 文化大视野征稿启事2016-11-22
- "江苏省群众文化理论研究基地"落户张家港2016-09-27
- 文艺爱好者 “泡”在文化馆2016-11-22
- 全国专家精英聚首常德探讨群众文化发展2016-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