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融入现代设计:福建农林大学民族艺术设计实践课程圆满举办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总书记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示精神,让青年一代肩负起传扬和保护民族民间艺术的历史使命。2016年9月至10月,由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动画系开设的民族艺术设计实践课程在福建省非遗博览苑举办,共8课时。
此次实践课程的学员为福建农林大学动画系大二至大四的学生,由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青年老师陈思建带队,旨在通过实践课程加深学生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结合现场参观体验,以课堂讲习讨论+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们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逐步融入创作之中,并鼓励创意设计。
首堂课程,学生们了解了福建非遗资源、保护与传承情况、博览苑概况等,以及依托博览苑开展的系列展览、展演、“艺术扶贫”、“非遗进校园”、“微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课上,学生们就如何将非遗与动画设计相结合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福建的文化源远流长,民间资源丰富多元,在创作作品时,可以多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这样既扩展了作品的表现形式,丰富了其文化内涵,同时自身的文化素养也能得到提高。
此外,博览苑还邀请了柘荣剪纸、厦门蔡氏漆线雕的传承人,以及苑内的两位工作人员,为学生讲授传统艺术设计。两位传承人介绍了本项目的相关知识,同时,从非遗传承人的角度,讲述了传统图案设计的取材、用途、沿革和创新,以及进入新时期动画设计的民族特性。厦门蔡氏漆线雕传承人蓝全成说道:“以漆线雕为例,传统漆线雕的制作,通常只局限于常规的佛像装饰及修饰,所选用的题材图案也主要以龙凤呈祥吉祥如意为主,相对狭隘。作为艺术设计的新生力量,同学们在创作时,除了采用留白构图、传统元素等,也可以选用更加多元化的材料作为媒介,拓宽创作思路,以创新思维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课堂上,学生们集思广益,畅所欲言,结合动画设计的专业知识,针对自身感兴趣的话题提问并踊跃讨论。几位同学也表示,自己会积极尝试,计划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到自己的毕业设计中。
本次民族艺术设计课程是福建省非遗博览苑与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动画系联合开展的教学实践课程,旨在让学生将课堂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同时,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通过开设实践课程,让新生设计师更多地关注优秀传统文化,也为将来非遗传播和宣传工作输送了新生力量。(福建省艺术馆)
标签:福建省艺术馆;非遗 责任编辑:任韧
- 上一篇:“丰收欢歌”唱响吉林大地
- 下一篇:无锡文化馆 举办宜兴青瓷创新展
相关阅读:
- 福建省艺术馆组织参加2017福建省“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2017-02-09
- 爱上朗诵 爱上艺术2016-12-22
- 闽宁再续协作 农民画培训与创作即将展开2016-09-09
- 2016“迎国庆”非遗系列活动在福建省非遗博览苑精彩上演2016-10-19
- 童音说非遗 文化馆小小讲解员首上岗2016-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