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文化馆协会(新版) > 行业动态

海盐城乡一体化文化馆总分馆模式效益初显

2015-05-07来源:嘉兴在线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编者按:2015年是我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冲刺之年。为营造浓厚创建氛围,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从今天起,本报特别开设“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栏目,动态报道我市示范区创建工作进展、重要举措和主要活动,密切关注我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服务供给、制度改革,总结创建经验、梳理创新亮点,并及时反映百姓对创建工作的感受和需求。

2014年12月初,海盐县各镇(街道)挂牌成立文化馆分馆。至此,以海盐为试点,嘉兴正式迈出城乡一体化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步伐。5个月来,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以县(市、区)文化馆为总馆,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农村文化礼堂为支馆,我市着力构建并完善“人员互通、设施成网、资源共享、服务联动”的城乡一体化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

“海盐在文化下派员和专职管理员‘两员’全覆盖基础上构建的城乡一体化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是国内一大创新举措。这一服务体系不但有形式而且有内容,不但有框架而且有制度,走在了全国前列,具有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巫志南表示。城乡一体化文化馆总分馆体系将“中心”和“末端”紧密相连,以人为纽带实现文化资源、服务和品牌上下互通,切实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

县域总分馆服务模式效益初显

“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机会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真是太好了。”4月30日,在海盐县文化馆澉浦分馆,正在接受声乐培训的沈欢渊开心地说。去年6月,沈欢渊应聘为海盐县百步镇百联村文化专职管理员。让她没想到的是,在日常工作外,县里为她提供了种类丰富的培训菜单。挑选了声乐和越剧两项培训内容后,县里特地派老师对她们进行精心指导。经过半年多时间,她现在已是学有小成。“如果村民有需要的话,我也可以在村里组建一个小组教他们唱唱美声、演演越剧。”沈欢渊兴奋地说。

与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不同,我市探索创新构建的城乡一体化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以人为纽带,着力改变各级文化设施分散运行、资源难以共享、人才上强下弱、服务城乡有别等问题,促进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在加强文化专职管理员素质提升和能力培养外,切实下到基层的文化下派员更承担着上下互通的桥梁作用。

颜云翔是海盐县文化馆澉浦分馆的专职联络员。自去年12月初分馆挂牌成立以来,作为文化下派员的他便开始了两头跑的日子,一周四天在分馆、一天在总馆。“以前没下到基层不知道,其实农村百姓对文化的需求还是蛮强烈的。”颜云翔表示。半年多来,他积极履行自身职责,在协助分馆馆长处理日常事务外,更着力将基层百姓的声音往上传达、将县级层面的资源往下引导。培训指导、文艺演出……看着村民欣喜而满足的神情,他也格外开心。

“在总馆原有业务部室基础上,我们设立文化艺术培训、表演艺术指导、视觉艺术指导和文学理论信息四个中心,每个中心对应分馆每个同名部室,实现指导培训一条线、资源流通无阻碍。”海盐县文化馆总馆馆长刘燕峰表示。全县范围内的人员互通、资源共享、服务联动,有效激发了县、镇、村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活力,一批新的文化人才竞相涌现、一批新的文化队伍竞相组建。

确立“政府主导、多级投入、运行统一、资源统筹”的运作模式,对总馆、分馆、支馆的建设标准、人员管理、服务内容、考核评估等作出明确规定,确保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共享、高效管理;明确总馆、分馆、支馆的工作职责,组建人力资源库和精品节目库,建立健全文化馆总分馆运行机制,促进总分馆体系长效运行……在海盐,三级节点、一体运行的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还在不断完善,一个共建共享平台正在逐步建起。

公共文化服务彰显“现代”特色

“从这段时间的工作成效来看,海盐的试点经验还是比较成功的。”嘉兴市文化局副局长陈云飞表示。今年初,中办、国办下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建设”。实际上,在没有成熟案例、典型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2014年,我市便率先破题,探索文化馆总分馆建设路径和模式。经过充分调研和反复论证,我市最终形成具有嘉兴特色的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方案。它同时也是我市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部署,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重点项目,及解决基层文化发展不均等、不均衡的创新举措。

据了解,在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的城乡一体化文化馆总分馆体系中,嘉兴市文化馆还将作为中心馆,统筹协调全市总分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形成中心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并体现出“统一网点布局、统一服务标准、统一数字服务、统一效能评估、统一下派上挂”的特点,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联动、服务创新”的长效运行机制,促进区域内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我们将充分发挥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龙头’作用,着力承担起规划协调中心、业务支持中心、人才培训中心、创新研究中心和数字服务中心等五大职能,全面体现出中心馆在文化馆总分馆体系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嘉兴市文化馆馆长马学文表示。

据介绍,我市现已明确城乡一体化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时间表”。在海盐边试点、边研究、边总结的情况下,我市将力争在今年底将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的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向其他县(市、区)推广。到2016年底,我市则将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以嘉兴市文化馆为中心馆,以“五个统一”为主要特点的中心馆—总分馆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文化馆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水平,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在具体建设步伐上,中心馆将着力指导协调各县(市、区)馆开展工作,建立协同机制、统筹各方资源,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县总馆将设置相应工作机构,重点协调各分馆间的资源配送,开展好文化骨干培训、活动策划统筹、数字文化服务等。镇(街道)分馆将统一形象标识、明确机构人员、落实服务标准,开展文化艺术辅导、文化活动实施、文化项目承办、文化品牌创建等。村级支馆将重点加强村级文化设施管理、创编特色节目、培育文艺团队、开展文体活动等,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