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文化馆协会(新版) > 行业动态

汨罗推动非遗教育进校园

2015-05-06来源:中国文化报

 

本报讯 长乐镇“小演员”踩高跷如履平地,川山坪镇“小工匠”制毛笔有模有样,屈子祠镇“小桡手”划龙船兴致高昂。“五一”期间,湖南汨罗市少年儿童展示的许多不寻常技能让人惊叹。“这是我们利用自身优势,探索和建立非遗进校园特色发展取得的成果。”汨罗市文化馆馆长、非遗中心主任朱娟介绍说。

汨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市,有世界级非遗项目1个、国家级1个、省级2个、岳阳市级8个、本市级16个,还有登记在册的各类非遗项目220余个。长期以来,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以师传徒承的方式延续,不少已濒临失传。为拓宽传承链条,汨罗市积极探索非遗进校园新途径。选择了城关一小、长乐中学等学校为首批非遗传承学校,将屈原纪念馆、长乐故事会博物馆、长乐故事会民俗馆等设为非遗教育校外实践基地。在文化遗产日、全民建设日以及春节、元宵、中秋等传统节日,鼓励民间艺人进校园献艺、举办讲座,培养学生的乡土文化情感。

目前,该市已在具备条件的中小学每周开设1课时地方课程,市级层面举办各类非遗实践活动5次,组建各类非遗表演队、兴趣小组200余个,排练各类非遗节目50余个。全市1000余名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以“名誉教师”“特聘教师”身份,参与到学校兴趣小组指导和选修课的教学中。

(黄松柏 黄敬波 王佳韵)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