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文化馆协会(新版) > 行业动态
浙江省第二届村歌大赛:唱出乡村幸福生活
雨雾飞洒,歌声轻扬,山乡冬夜的寒意挡不住舞台上绚丽的色彩、涌动的激情。为期两天的浙江省第二届村歌大赛在德清县武康镇五四村表演的小组唱《开满鲜花的村庄》的优美歌声中精彩落幕。两天中,来自全省57首带着泥土的芳香,或婉转动听或高亢嘹亮的村歌,唱出了乡村独特的田园风光和人文气息,也唱出了乡村人民的精神风貌和幸福生活。
将村庄特色融入歌词
本次大赛自7月份启动以来,共收到全省11个地市选送的118首原创音乐作品。经组织专家评委评审,共评出57首音乐作品进入决赛。这些参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真切地表达了村民对家乡的深情和热爱。许多参赛曲目都将村庄特色融入歌词,通过村歌就可以让观众知晓村庄的特色,对村庄的宣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竹浪声声,跳起梦的舞步,梯田层层,汇成多彩花海……”安吉县杭垓镇唐舍村村歌《唐舍情》以轻松欢乐的曲调,唱出了竹乡的富铙、美丽、宜居。女声表演唱《凤洋凤洋,橘林飘香》由黄岩本地民间音乐素材改编而成,歌曲歌颂了凤洋村人民的美好生活、风景名胜及本地特产蜜橘。而开化县文化馆选送的华埠镇溪东村村歌《采桑谣》,歌词则抓住“水灵灵”的乡村景色,展现了蚕乡人们采桑的劳动场景,彰显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溪东村村支书许义凤告诉记者,华埠镇溪东村是开化县的养蚕专业村,已有50年多年的养蚕历史。近年来该村通过治水造景,把村庄建成特色的景观村,游客纷至沓来。在今年5月份的桑园音乐节上,短短三天时间就吸引了游客500余万人次,让青山绿水变成了真金白银。
借村歌传承乡土文化
“生我养我的地方叫佛堂,山清水秀如秀如画的风光……”一曲优美的《梦乡佛堂》让山歌、小调、渔灯舞等文化在这个偏远的山村得以传承。由义乌市文化馆选送的《环溪之歌》,歌曲将田心四村的非遗文化和村训融入其中,通过村歌传唱颂扬选祖之声。《鸟屿花乡》是嵊泗花鸟岛岛歌。花鸟岛因貌似飞鸟,一年四季花草郁葱,鸟语花香而得名,又因花鸟岛国际灯塔而闻名。岛上气候宜人,海产丰富,乡风淳朴,素有“海上仙山”之美誉。歌曲采用原生态渔民号子为音乐基调,旋律朗朗上口,易学易传。独唱《恋恋青芝坞》、小组唱《东坡梦家园》唱出了乡村的新时尚,小组唱《幸福青龙》、《大海骄子》唱出乡村的蓬勃朝气。比赛现场,一首首反映新农村建设成果和乡村幸福生活的村歌让现场评委、观众印象深刻。
“好的村歌首先是能让当地村民接受、喜爱,外界也能通过某个村歌认识并了解这块土地的历史文化、人文风貌,吸引他们访问这个美丽的地方。”在浙江省音乐家副主席、省文化馆原馆长张卫东看来,一首成功的村歌要内容村民熟悉,语言村民亲切、情感村民融合,这样才能被村民接受,得到村民的认可,受到村民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