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文化馆协会(新版) > 行业动态

成都市文化馆推动“新媒体”拓展公共文化影响

2015-04-15来源:网易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媒体时代下数字技术越来越融入人民群众的生活。成都市文化馆看到基层群体融入新媒体的巨大力量,他们不仅是这个庞大信息网络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传播者。

在此背景下,成都市文化馆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并推动新媒体合作, 让新媒体成为当下人民群众快速便利享受文化权益,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重要载体,积极拓宽公共文化服务传播渠道,推动“新媒体”拓展公共文化社会影响,以更加丰富、生动、多元的公共文化数字内容,更为现代、科技、便捷的数字传播方式,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D展现 虚实结合

全景式艺术培训远程平台

市文化馆率先建立了线上立体数字化全景式艺术培训远程平台,该平台采用360度全景和三维虚拟技术相结合,将阵地、环境、活动、展览、演出、培训及教学等各项服务移植到互联网,市民进入“http://www.成都市文化馆.com”,就能实现同步、直观、生动艺术体验。结合成都市文化馆每年市民公益艺术培训项目,该平台开通线上报名,在线观摩,在线学习,学员根据兴趣爱好在任意时间选取喜爱的线上课程学习,即时群众文化活动演出也将汇聚到远程平台在线展播。“时时可看,处处可学,人人可享”的全景式艺术培训远程平台成为成都市民参与活动、学习交流的数字中心之一。

iPTV家庭电视机顶盒

引发全家参与文化活动

成都市文化馆与中国电信联姻,开通电信网络群众赛事活动互动平台。在家庭电信电视业务中推出“数字文化进社区·服务民众齐欢唱”好声音全民PK赛,“成都文化四季风·欢歌庆秋”群众歌咏比赛活动,通过电信平台专栏,市民可以在自家电视上进行参赛歌曲点播、投票和评选; iPTV电视赛事活动吸引市民直接参与人数上万人,62万余人参与互动点播投票,2400万人次观看,收视率达3.2,居四川电视台前三位。

“3W”微博微信微电影

全面展现数字生活

市文化馆积极整合公共文化资源,发展高效互动传播、实现便捷贴近服务,推进多元化数字文化生活。早在几年前开通了微信、微博,及时发布相关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咨询,方便群众快捷、便利参与群众文化活动;扩大公共文化粉丝群,策划微信互动,开通成都市市民文化艺术培训招生微信报名,实现每年春秋两季全市公益文化艺术培训招生的“指尖报名”,极大方便我市群众尤其是居住地较远的市民。同时,拍摄微电影宣传公共文化生活,作品《治国的演讲》通过一位普通市民及其家庭成员文化生活价值观的改变,诠释和传播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两大品牌—市民公益文化讲座“成都故事·百家谈”和市民公益艺术培训“约会艺术·大家来”,扩大社会公益效应。该片获得中组部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活动二等奖,成都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电视片“特别奖”。

APP手机移动信息平台

伴随你我的身边

市文化馆积极开发APP信息移动服务平台,该平台是以移动终端一站式信息搜索应用为核心的“点菜式”便民服务系统,以移动通讯网络为支撑,以云数据文化资源和共享服务为保障,集中了各种应用服务,包括为公众提供搜索、查询、阅读、欣赏和推送各种文化服务,以及各种公共文化在线折扣票务服务平台,在提供便捷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群众还可以通过该APP实现互动交流融入公共文化服务新媒体圈,享受资源教育服务等等,极大方便群众生活。除此以外,成都市文化馆积极推进成都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管理平台建设,该平台以智能联动管理、全视域虚拟体验、全方位方便接入,展开跨网络、跨终端的数字文化服务,让公共文化服务方便地融入到百姓生活之中。

成都市文化馆将围绕我市惠民品牌“成都文化四季风”活动、文化志愿者服务、市民公益培训项目等系列民生工程,借助新媒体手段和全媒体联动的方式,为广大市民提供优秀而开放的平台,扩大我市公共文化活动参与覆盖范围,扩大公共文化品牌项目社会影响力,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相信不久,群众文化新媒体形式将以更加便捷、多样、专业、个性的服务吸引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群众,我市基层群体获取、参与和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全方位、更及时,更立体。

标签:市民;成都市文化馆;文化服务;媒体;艺术培训;品牌;群众文化;传播;公益;文化活动 责任编辑:王忺

相关阅读:

新闻推荐